【情感ICU】難堪失婚 壓力抑鬱媽:我對唔住個女
撰文:精神科專科 陳仲謀醫生
根據衞生署資料,現時全港每100個成年人就有3個有抑鬱症,一半患者沒有尋求協助,長者抑鬱症情況尤其嚴重,每10個長者中有1個有抑鬱症徵狀,數字令人吃驚!臨近母親節,我剛剛接觸到一對母女相依為命的個案,多少反映了當前的社會問題。
女遭車禍 擔心自責
那天,Flora獨自來求診。我用「獨自」是因為以往都是她帶着女兒一同來診所的。房門一開,我見她兩眼通紅,閃爍着淚光,一開口便說:「我對不起女兒,沒有好好保護她,使她遭逢劫難,更要被迫轉去一間名氣稍遜的學校讀書,大大削弱了以後在社會向上爬的機會。」
聽起來,Flora顯然是因為女兒的事而觸發起潛藏在内心的負面情緒,引起抑鬱,但我觀察到這事並非這麼表面和簡單,畢竟情緒是很複雜的一回事。
作為全職媽媽,Flora對家庭的照料可謂無微不至,對女兒的栽培更奉行贏在起跑線原則,早已鋪路,讓她成功考入名校。看着女兒Betty長得亭亭玉立,活潑好學,滿以為她一定前途無限。可惜,幾個月前,Betty不幸遇上車禍,雖然性命得保,但左腳腿骨骨折,需要暫時使用拐杖輔助步行,將來能否完全康復,現時仍未有定論。
放棄名校 接受輔導
本來性格開朗的Betty因為交通意外,身心無疑受到極大打擊,她接受了多次接駁腿骨的大手術,出院後精神恍惚,每晚失眠,惡夢連綿,腦海經常想起出事被撞倒的一剎那,內心極度焦慮和不安,緊張到每次乘車回校也會膽戰心驚。所以,她被迫延續病假,還要由母親陪同,向精神科醫生求診。
經我診斷後,Betty患上典型的「創傷後遺症」(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,簡稱PTSD)。醫治此症並不困難,處方適當的抗抑鬱劑,短期內就可以獲得紓緩,但長遠而言,其後的心理輔導,可能更加重要。
停學幾個月,功課趕不上,校方要求Betty留班重讀中三。她一來覺得自己年齡比同學稍大,二來基於其他心理因素,毅然作作出重大決定——轉校去!可能,放開了名校的枷鎖,Betty自此就變得豁然開朗,病徵似乎一下子都消失了。
夫有外遇 打擊更深
相信天下每一位母親都希望子女可以在康莊大道上成長,奈何天意弄人,那次車禍似乎徹底摧毀了Flora多年來對女兒的期望。媽媽的美夢全盤粉碎了,Flora內心想必不好受。不過,我知道Flora的情緒問題還有另一個重大原因——她多年前已與丈夫離婚。
Flora自女兒入院治療骨折,到決定轉校,就持續失眠、不思飲食和心情低落……種種症狀都與抑鬱症有關。加上,在Betty出世不久後,Flora的前夫在內地做生意時,搭上外遇,她不能接受,不顧一切決意離婚,獨自撫養女兒。現在連自己唯一寄託在女兒的希望都沒了。
正能量助抗逆 優化心理質素
生活中面對突如期來的轉變,如親人遭意外、婚姻問題、疾病痛症等,都可以是誘發抑鬱症狀的高危因素。
以Flora和她女兒Betty的個案而言,她們要同時接受心理輔導,使雙方明白對方的冀望和想法,希望取得較為完滿的共識。還有,醫療團隊必須向病人灌輸正確的思想,開拓其眼界,儲蓄正能量去抵禦逆境的來襲。除了用藥物治療,抑鬱症患者還要借助臨床心理學家的專業知識,作適切的輔導。
在目前的香港教育制度和社會環境下,企圖以學歷去攀爬社會階梯是不切實際的;要記着,「活在當下」和「珍惜眼前人」的心理質素肯定是重要得多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