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題】都市病源頭解謎 糖尿患者抑鬱風險高3倍
「你有壓力,我有壓力……」還記得2006年的巴士阿叔事件嗎?香港人的確充滿壓力,最新調查顯示,本港壓力指數全球排行首5名,92%港人感到有壓力。而壓力原來是都市病的致命之源(詳見右圖),同一個調查發現,香港整體健康指數連續4年下跌,在23個受訪地區中,健康及保健指標排名第二低。如果上述數字尚未足以令你警誡,請再看看政府統計處的數字:
在2013年,香港有超過137萬名長期病患,佔整體人口19.2%,首三位依次為高血壓、糖尿病及心臟病。研究指,在長期病患中,30%同時患有抑鬱。壓力與情緒及長期病之間究竟有何關係?
2016年外國一項研究顯示,一型糖尿患者(遺傳及免疫系統因素)患抑鬱的風險,比一般人高3倍;二型糖尿患者(不良飲食習慣、肥胖及缺乏運動因素)則高約2倍。另一個調查指出,長期痛症患者同時有抑鬱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.6倍。
為此,今期我們特別請來專科醫生、復健教練、不同患者等現身說法,教港人齊齊抗壓及抗病。大腦與壓力當人遇到壓力時,大腦會發出壓力反應命令給情緒中心杏仁核和下視丘。杏仁核收到命令後,會製造一些壓力相關的情緒例如恐懼、緊張等;而下視丘收到命令時,就會再向自律神經(神經系統)和HPA軸(內分泌系統)發出命令,自律神經會產生準備戰鬥或逃避的反應;HPA軸則會調控身體釋出緊急能量,讓人得以渡過難關,然後大腦再將身體恢復成正常狀態。但是,如果壓力情境一直沒改變,身體必須長期作出壓力反應,就會改變神經及內分泌結構,使身體長期分泌壓力荷爾蒙(皮質醇),造成內臟型肥胖、胰島素分泌過高或過低、高血壓,甚至是各種情緒病等。來源:綜合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意見及網上資料。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