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論盡港童】3招操練抗逆力 一世受益


雜草抗逆力強,無論多惡劣的環境也能生長。人類亦有這種能力,抗逆力強的人能轉化危機,抗逆力弱則易有自殘念頭。社會氛圍鼓吹「贏在起跑線」,使學生飽受壓力,近年常有自殺的報道出現,要改善這問題,便要加強抗逆力。抗逆力原來可藉後天培訓,心理學家分享三招,鞏固抗逆力後,將來面對人生低潮也一世受益。

撰文:張淑霞

從創傷中復原 抗逆力(Resilience)是處理壓力、適應逆境的能力,面對困難時,有人會選擇抗拒、逃避,亦有人會跟逆境共處。抗逆力強的人,遇到大挑戰時能積極地回應,從創傷中快速復原;相反,抗逆力弱的人,難以承受磨難,甚至有自殘、輕生的可能。幸運地,抗逆力是可以學習和發展的能力,從小獲得培訓,可以一生受用。

全邁進心理服務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及創意藝術治療師陳凱榮(Thomas)指出,一些容易勾起負面情緒的事件,都可能成為小朋友的「逆境」,如搬屋、轉新學校、換新老師等,成人覺得微不足道,但相對孩子而言,已經很大件事。另外,未能應付考試壓力、父母離異或離逝、經歷重大創傷(如車禍、目睹親人傷亡等),都是孩子最常遇到的逆境。「甚至父母爭吵,對於抗逆力弱的小朋友來說,已經產生巨大壓力。」抗逆力的高低與年紀和性別無關,能否成熟地處理逆境,每個人都不同,今次由Thomas教大家抗逆三招。

當孩子這樣時,便要留心當孩子有情緒行為問題,如發脾氣、經常哭泣、扯頭髮、偷東西等,代表他們抗壓出了問題,心裏壓力很大,但不懂表達,亦未夠成熟去處理,於是反映在行為上。部分孩子可能有倒退行為,如尿床、不肯自行吃飯、口齒不清等,家長應密切留意。

 

第一式:抽走負面想法 抗逆力弱的孩子,心裏充斥負面想法,常常認為自己「不好、失敗、衰硬」。家長應該怎樣做,才能增強子女的抗逆力呢?Thomas用了一個比喻,把孩子的腦海想像成十個櫃桶,慢慢為孩子抽走負面思想,注入正面想法。「當然不可能十個櫃桶都是正面,做到五五已經算理想,讓小朋友平衡一下心態。」

如何抽走負面思想呢?舉個例子說明,假設孩子輸掉一場運動比賽,哭着跟父母說:「我好肉酸,輸了比賽。」孩子的櫃桶輸入了「肉酸」、「輸了比賽」兩個負面想法,建議父母可嘗試說:「輸掉比賽真是很不開心,但我見你有參加,一點都不肉酸,反而很厲害。」父母抽走「肉酸」,再注入:「輸了不重要,努力過已經很足夠」的正面思維,並讚孩子「很厲害」。

家長切勿說:「輸了咪等下次囉!」、「輸了即是你不夠努力,下次努力些。」這些說話並沒有安撫小朋友的情緒,反而將他們的情緒更加推低。父母緊記一點:可以讓小朋友失望,但不能讓他們絕望,因此當下不能否定小朋友的情感,可用比較呵護的態度安慰一番。即使是孩子本身不夠努力而輸了比賽,家長也不應在他們狀態最差時踩多一腳,教訓的話不妨延後說出。萬一父母發火怪責,會對孩子造成傷害,只要說:「你有付出過已經好厲害,爸媽覺得好安慰,我們下次一齊再努力。」日子有功,孩子的櫃桶很快便裝滿正面想法。

第二式:為效能感增值 自我效能感(Self-efficacy)是提升抗逆力的重要元素,這是指我們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。自我效能感高的人,相信能勝任工作,能從逆境中回復正常狀態。

Thomas說:「在成長過程中,經常被人責罵,被父母挑剔,會導致這個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,自我效能感很弱,遇困難時,他們感覺很無助,認為自己『唔得、無用、搞唔掂,反正都咁衰,不如唔做』,於是躲在負面情緒中,越陷越深。嚴重的話,絕望感變大、變強烈,會一步步引導小朋友做出自我傷害的行為。」相反,只要培養自我效能感,孩子即使遇到挫敗,他會失望但不會絕望,相信靠個人能力可改變逆境,繼續向前走。

如何培養自我效能感呢?原來親歷的成敗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響最大,父母應對子女多讚美、少打擊。適時的讚美,是信心和動力的來源,有些孩子遇到挫敗不肯向前,因為他不知道自己還有能力,而且認為既然「唔得、唔叻」,不如放棄。父母的稱讚,可讓子女重拾自信。如學習英文,與其罵孩子「你真笨,串這麼久都只係串到三個英文。」不如改為:「你十分鐘內記得三個英文單字,這是一種能力,你做得到了,下次我們嘗試十分鐘串四個字,你一定做到。」

第三式:運動身心受壓 運動是訓練抗逆力的最佳方法,因為運動本身就是身心受壓的活動。「並非透過紀律、群體訓練便有高抗逆力,而是做運動的過程中,無論身心皆受到很大壓力,透過身體鍛煉,給我們經歷逆境時刻,從逆境中慢慢回復過來,所以運動能成為抗逆的訓練之一。」

群體運動如足球、籃球等,是集體面對逆境,假設輸了波,隊員需一起面對,當中或許有人失望、吵架、勸解或安慰,從中讓小朋友了解集體抗逆是怎麼的一回事。游水、跑步等個人運動,只要有系統地訓練,訂立需達成的目標,如今次花了三十秒完成,下次需用廿九秒達成,都是發展抗逆的能力。「訓練不用太強調專業性,重點是孩子學到:即使輸了也不緊要,下次再練過。在成長過程中有運動訓練,已學了一定的抗逆能力,長大後遇到逆境,也懂得面對。」

 

減壓須從家長入手 香港學童出名壓力大,原因在哪裏呢?Thomas指出,很多家長把子女的能力與成績掛勾,無論是學業成績、音樂或運動成就,重視結果多於過程。「根據我的觀察,很多人以成績定義小朋友,成績欠佳便等同無用。事實上,我們應該重視過程,如子女於過程中付出了努力,不斷練習,其實他存了這份心意已很抵讚。另方面,父母可否用正面角度看小朋友的其他才能呢?例如正義感、責任感、很主動幫助人等,這些都是個人的強項,只是不會在成績中反映出來。一面倒重視成績,只會逼使孩子無其他位走,壓力越來越大。」

全邁進心理服務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及創意藝術治療師 陳凱榮(Thomas)

Comments


AD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