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情感ICU】慘過做工人 四成照顧者變抑鬱


家有長期病患,親人會身體力行去擔任照顧角色,但照顧者往往忽略自己的身心健康,又缺乏社交支援,承受着嚴重心理困擾。研究發現,四成照顧者受着不同程度的抑鬱困擾,情況嚴重。

丈夫離世打擊大 根據很多專家的研究結果,精神病已經超越癌症和心血管疾病,成為「人類病患的頭號殺手」。尤其是普通精神病(Common Mental Disorders,CMD),更加是比比皆是,最近的統計指出,港人的患病率赫然高達13.3%。

下面就是一個典型的病例:年過半百的黃女士,在年約二十多歲的女兒June陪同下,接受精神科醫生的診治。黄女士患上抑鬱病接近十年,病情起伏,時好時壞,有時向獨生女兒透露內心的痛苦,謂對人生沒有興趣,想盡早了結殘生。她亦曾經多次試圖自殺,幸好都能及時獲救。

原來在十年前,她的丈夫因癌症逝世。黄氏夫婦鶼鰈情深,她本來忍受不了喪夫之痛,但為了養育只有十多歲的女兒,惟有「苟且偷生」!可能她一方面要獨挑持家大樑,另一方面又不能紓解守寡的寂寞,憶夫成疾,患上了慢性抑鬱症。她終日以淚洗面,其當時就讀中學的女兒,便經常要陪伴母親,出入醫院和診所,尋求中、西醫的不同治療,承受極大的精神壓力。因為黃女士的病因,是基於不能對丈夫早逝的事實釋懷,所以病情輾轉纏繞,不能治癒。

長期照顧壓力增 黃女士首次看精神科醫生,能夠很平靜和有條不紊地述說自己的病歷。反而,坐在一旁沉默不語的女兒,竟突然失聲痛哭!在醫生詢問之下,June表示她內心隱藏着非常巨大的壓力,一時情不自禁,才會情緒大爆發。

醫生懷疑June患上抑鬱症,為了顧及母女兩人的隱私,而她們亦需要接受不同的治療,於是便要求黄女士迴避一會。黃女士或者意會到女兒的苦惱,是因為她成了負累,為免增加其內疚感,激發病情惡化,向她隱瞞女兒的情況是不得已的。

June坦白向醫生訴苦,說明多年來照顧母親的病患,已經筋疲力盡,常常恐怕一覺醒來,媽媽已經自殺身亡,活像一隻驚弓之鳥,終日提心吊膽。這種是長期精神病照顧者的普遍現象,有研究報告指出大概有40%的照顧者(Carers),都會出現情緒問題,甚至患上抑鬱症。近年來有兩齣港產電影,分别是《一念無明》和《黃金花》,都一針見血,指出問題所在。

本地關愛較落後 很多先進國家早已注意照顧者的福祉,Care for the carers(關懷照顧者)的研究和社會政策已經開始成熟,例如:德國政府向照顧者提供各種支援,包括有限度的財政津貼。

香港在這方面起步遲得多,相信在可見的將來都不能和其他先進國家看齊。我們首要任務是讓大眾認識:照顧者是自願和無償的,不只對病人的復原有積極作用,並大大減輕政府在醫療上的開支。有關當局理應承認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,逐步建立各區的照顧者中心,邀請專業人士教授他們怎樣更有效照顧病者;組織照顧者互助群組,讓他們互吐心聲,相互鼓勵;發揚中國傳統優良的倫理道德,而不是現在「互相消磨」的困局。

給照顧者的貼士 ☆ 安排一些時間、空間,讓自己好好放鬆; ☆ 參與互助小組,與同路人互相扶持及鼓勵; ☆ 接納自己的情緒,勿讓情緒控制自己; ☆ 找可靠的親友談及近況,分享心事; ☆ 偶爾吃一頓豐富晚餐或送一份小禮物氹自己。

Comments


AD

bottom of page